四川省部门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
解读│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充市嘉陵区“十四五” 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
近日,《南充市嘉陵区“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为了切实做好《规划》实施工作,现就《规划》编制背景和过程、基本框架和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等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南充市嘉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擘画了未来五年嘉陵区发展蓝图,明确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编制《规划》提供了基本遵循。制定和实施好我区“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事关为建设“成渝第二城、全省副中心、双城次极核、宜居新嘉陵”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必须深刻审视应急体系建设基础和发展环境新变化,积极顺应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科学制定规划目标任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嘉陵。区应急管理局成立了由局长牵头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委托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承担规划具体编写工作。按照应急部“鼓励多规合一,不搞上下一般粗”的要求,我区只编制一个《规划》,重点体现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的防范应对。
(二)坚持开门问策,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规划》的编制,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密衔接《南充市嘉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编制工作推进会,加强统筹谋划,确保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区应急管理局领导牵头重大问题研究,对区情实际和未来发展进行再认识再审视。
《规划》编制过程中,着重对标《四川省“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南充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南充市嘉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多次召开规划编制组会议反复讨论修改。2021年8月10日,《规划》(征求意见稿)印发区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广泛征求意见。2021年8月13日,我局邀请了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中心、四川川高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3名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对《规划》(专家送审稿)进行了评审。共获得修改建议7条,规划编制组完全采纳建议并及时研究转化。对规划增写、改写、精简文字9处,形成了《南充市嘉陵区“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
(三)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开展规划衔接
为做好我区“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与国、省、市、区相关规划的充分衔接,形成符合我区实际、能实施、促提升的规划。重点作了三个方面的衔接:一是到市应急管理局作了专题汇报对接,争取市级层面更多支持。二是与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区级有关部门(单位)专项规划作了衔接。三是与正在实施的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森林防灭火标本兼治方案等衔接,有的项目在《规划》中延续,避免重复建设。四是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次极核等省市战略部署衔接,加强军地、区域协同联动。
二、规划基本框架
《规划》共4章,约1.5万字。基本涵盖了嘉陵区“十四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规划》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属于总论,即重大目标和战略定位。第一章为现状与形势,对“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了精炼总结,对“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作了科学的、前瞻性的研判。第二章对嘉陵区“十四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进行了清晰描述。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嘉陵战略目标,对未来五年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了科学的设定,以及对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进行了展望。
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两个部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立足于防大险、救大灾的实战需要,提出了着力构建与嘉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健全体制机制,补齐应急救援力量短板;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加强风险防范,提升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强化灾害防御,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加强应急保障,提升应急抢险装备水平;建设智慧应急,强化应急管理科技支撑;加大宣教力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防抗救”能力建设,《规划》提出了实施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应急管理科技支撑、全民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等6大重点工程,细化为16个项目。
上述七项主要任务和六大重点工程,贯彻《规划》总体要求,遵循防胜于救的理念,加强各类风险防控,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成灾之前;遵循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理念,有针对性做好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监测预警、队伍建设和装备配备,以及修订预案、物资储备等各项应急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遵循以科技信息化推进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理念,突出先进技术应用,确保事前防范、事中处置各个环节更加科学安全高效;遵循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理念,通过建立健全部门和区域协同联动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优化要素配置,推动共建共享。
第三部分是切实有效保障规划实施,主要提出了确保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主要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目标,加强资金保障、完善投入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提升队伍素质,加强监督管理、深化评估考核。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
《规划》紧紧围绕开启全面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嘉陵新征程,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重大举措。这里,就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规划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把五年发展规划和十五年远景目标一同谋划,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原则。规划全面贯彻中央精神,锚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统筹短期和长期,从5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
一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防抗救条块职责更加清晰明确,衔接更加紧密顺畅,协同联动机制更加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大幅改善,履职能力全面提升,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区应急管理部门综合行政装备达标率达到100%。
二是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更加完善,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感知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防灾能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达到90%。
三是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显著增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显著提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应急力量健康有序发展。应急预案、物资储备、紧急运输、应急通信、灾后救助等保障能力全面提高。灾害事故发生后10小时以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四是应急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初具规模,科技信息化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区应急管理机构专业人才占比超过60%。
五是社会协同应对能力明显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显著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新增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率达到100%。
第二,关于规划主要指标。国家规划共设置了7项主要指标,省、市规划设置了6项,我区规划与省、市保持一致。一是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十四五”相比“十三五”期间总数同口径下降15%。二是单位全市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十四五”相比“十三五”期间死亡率同口径下降33%。三是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十四五”相比“十三五”期间死亡率同口径下降10%。四是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五是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1。六是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150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部门网站
市州政府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
县区网站
本地网站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