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气象

时间:2023-05-23 11:24 分享: 字号:

    

     【气候概况】 嘉陵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宜农。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由于受秦巴山脉的阻挡,一般不会入侵境内,形成冬暖、春早、霜雪稀少的有利气候,为小春粮食作物和经济林以及越冬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春季势力强大的北方冷空气也不时越过秦岭,进入区境,形成寒潮低温天气,给大春作物播种和小春作物抽穗扬花带来不利;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西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构成光、热、水同季的气候资源优势,有利于大春作物的生长发育;但由于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又常常导致干,暴雨、风雹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秋季受西风带和环流气势的共同作用,常会造成秋雨连绵,对秋播和晚秋农业构成威胁。

       嘉陵区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宜农,冬暖春早,霜雪稀少的有利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6℃,1月平均气温6.5℃,极端最低气温-3.4(19911228)7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41.9(200696 )。最低月均气温 14.7℃,最高月均气温32.7℃。平均气温年较差21.4℃,最大日较差19.3(1997821)。生长期年平均266天,无霜期年平均 300天,最长达340天,最短为267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547小时,年总辐射84.7千卡/平方厘米,日照和太阳辐射量都是全国最少的地区之一。0℃以上持续期352(一般为1220日~次年210)。年平均降水量1020.1 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 141.1天,最多达178(1974),最少为 113(1969)。极端年最大雨量1529.4毫米(1952),极端年最少雨量681.8毫米(1977)。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7月最多。境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空气湿度大,年均相对湿度为79%。境内多,每年的雾日多出现于10月份至次年1月份,其中又以12月份为最多,年平均雾日在30天以上。年平均风速1.2米至1.7/秒之间,一年中无风的时间在50%以上,是全国著名的小风气候区。2017年平均气温17.5℃,比历年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0.1℃。2018年极端最低气温-2.1℃,出现在19日;2018年极端最高气温38.7℃,出现在73日。

     【霜期】嘉陵区的霜期短,没有明显的越冬期。由于霜日少,全年的无霜期很长。冬季温暖,区内各地的全年霜日少于15天。一般初霜日出现于12月中旬,终霜日在2月份,个别年份推迟到3月底。1月份的霜日占50%左右。全区的年平均无霜期在300天以上。

     【降水】  嘉陵区属季风气候,夏季为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各地多夜雨,夜雨量超过昼雨量,境内不同季节的降水强度有明显差别。

       降水分布嘉陵区属季风气候,当夏季暖湿的热带海洋气团到达时,才可能产生大量降水。冬季在大陆干冷的控制下,空气干燥,降水稀少,所以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

       夏季为嘉陵区降水量最多的季节,678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5%左右。冬季是降水最少的季节,1212三个月的降水量仅约占全年的4.0%5.0%。春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20%以上,秋季降水量比春季稍多,91011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30%左右。全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毫米。各季的夜雨率,以春季为最大,尤以4月份为最,达70%以上。晚上降雨气温较低,蒸发损失的水份少,且昼明夜雨增大了日温差,有利于植物干物质的积累,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995年,嘉陵区的降水量比常年偏少3成。1996年全区降水量又较常年偏少了2成多。1999年区内有130多个雨日,其中有8个大雨日,但冬季雨量又偏少20%以上,其中元月上旬至3月上旬偏少80%60天的降雨量仅几毫米。4月底到5月中旬又发生夏干,旱期雨量不足20毫米,较同期偏少70%以上。78月间发生30天的伏旱,雨量比历年同期偏少80%,使蔬菜、棉花、红苕等旱地作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降雨的年际变化大是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嘉陵区1998年的降雨量比1997年增加了一倍多,使面临水资源枯竭的各类工程蓄水得到了补充,解除了持续几年的旱象与人畜饮水困难。2008年,年总降水量1246.1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多26%,为1993年来降水量的最多年,年降雨日数136天。本年度总降水量1204.5毫米,与历年相比,降水量偏多20%。从年内的分布来看,四季都偏多。201776日降水量达219.3毫米,为全年日最大降水量;降水日数153天,与历年相比偏多16天。1010日~1018日,出现连续9天降雨天气。2018年度总降水量1027.8毫米,与历年相比,降水量偏多3%45日降水量达78.1毫米,为2018年日最大降水量。降水日数150天,与历年相比偏多13天。

       降水强度在嘉陵区境内,不同季节的降水强度有明显差别。冬季降水量少,以小雨为主。每年从4月份开始,以中雨和大雨为主。大雨始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到9月下旬至10月初结束。夏季暴雨较多,暴雨出现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到8月下旬或9月上旬已不多见。在干旱年份,大雨出现比较晚,一般要到6月下旬至7月下旬才会有大雨,出现暴雨的时间也推迟到8月下旬至9月上旬。嘉陵区的多年平均降水日数(日雨量≥0.1毫米)在130天以上。全年中以秋季的降水日数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相近。降水强度以夏季为最大,冬季为最小,秋季又大于春季。夏季的平均日降水强度大于10毫米,秋季逐月减少。春季虽逐月增加,但平均日降水强度不超过9毫米。冬季的平均日降水强度小于2毫米。

       嘉陵区大暴雨、特大暴雨出现的次数很少。区域内的日降水强度大致是:≥10.0毫米的降雨,全年可出现,但冬季很少。≥20.0毫米的降雨,平均每年10次左右。≥50.0毫米的降雨,平均每年约3次。1998年,由于气候异常,年降雨量偏多,全年大雨以上日数超过20天。100.0毫米至200.0毫米的降雨,隔一年1次。≥200.0毫米的特大暴雨,出现的机率极小。19986月下旬至9月中旬,先后10次出现暴雨天气过程。其中622日,77日、14日、20日与813日、20日,区内的一些乡镇先后出现特大暴雨,最大日降雨量达223毫米。200268日,全区遭受几十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安平、巨石等乡镇降雨量达266毫米,受灾人口达53.4万,直接经济损失3.67亿元。

     【湿度】  嘉陵区境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空气湿度大。年均相对湿度为79%。一年中以秋季的相对湿度为最大,冬季次之,春季和夏季差不多。9月、10月相对湿度最大,在83%左右。年极端最小相对湿度,一般出现于春季的34月间或冬季的121月,但相对湿度的最小值都在10%以上。嘉陵区冬季和春季空气比较干燥,容易产生春旱。1995年全区春旱旱期长达60多天。1999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多年同期偏高近2℃,冬季日平均气温≥10℃的总日数达26天,而冬季的总降雨量比多年同期偏少20%以上,其中1月上旬末至3月上旬偏少了80%90%60天的降雨量仅几毫米,相对湿度非常小,出现了冬干

     【雾日】嘉陵区多雾。每年的雾日多出现于10月份至次年1月份,其中又以12月份为最多。区内各地的年平均雾日在30天以上。能见度较差的大雾不超过10天,一般出现在早晨4点至9点,持续时间可长达6小时至12小时,午后才散去。全区多雾的成因颇为复杂。特殊的丘陵地形,相对湿度比较大,风力微弱,夜间朗无云,接近地面的空气因辐射而散失热量,气温降到露点以下,水汽就容易凝结成辐射雾。低云触地,移动迟缓,也增加了雾日的记录。此外,盆地高空常有逆温层的存在,也促进了雾的形成。

     【日照】嘉陵区的云量大,日照少,多年平均日照总时数约1360多小时。区内各地的日照年际变动较大,大致在1290小时至1445小时之间。1995年的12月份,日照时数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7成至8成,创历史最少记录。1996年,全区的日照时数较同期偏少3成以上。其中,12月份的日照时数仅十几小时,比同期偏少9成,亦是多年同期最少的记录;45月份和11月份的日照时数也是历史上最少的。199912月,日照时数比多年同期偏少40%以上。9月日照时数偏少了20%多。

       7月份和8月份嘉陵区的晴天较多,云量少,多年月平均日照数分别是190小时和216小时,8月份是一年中日照最多的。每年的10月、11月、12月、1月和2月,为日照比较少的月份。12月份的日照是57小时,为一年中日照最少的。

       因为日照少,区内各乡镇的太阳总辐射量也低,全区为87.94千卡/厘米2,年均不到100千卡/厘米2,和同纬度的安庆、武汉(110千卡/厘米2120千卡/厘米2)相比,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为全国最少的地区之一。各季辐射量的分布状况是春夏较多,秋冬较少。

       2017年度总日照时数1352.9小时,较历年偏多。7月开始逐渐出现高温天气,72日出现全年第一个高温日, 828日高温天气结束。高温天气日数22天,最高温度40.1℃。

       2018年度总日照时数1402.0小时,较历年偏多。

     【风】嘉陵区的年平均风速在1.2米至1.7/秒之间,一年中无风的时间在50%以上。区域内风速甚小,是全国著名的小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而变化,一般以偏北风为主。每当强冷空气入侵或夏季发生雷雨天气时,常有大风伴随出现。多年平均每年发生7级至9级大风2.4次。

       寒潮性大风多发生于春季。温度骤降,寒气逼人。持续的时间长,对农作物的生长很不利,危害面积大。雷雨性大风多出现在7月份至8月份,常伴有雷电、冰雹或暴雨,风向不稳定。它的风力强,破坏力较大,延续的时间短。

       201753日、728日、729日、816日均出现大风天气,极大风速分别达18.5m/s26.1m/s18.1m/s19.0m/s

       2018815日、817日出现大风天气,极大风速分别达29.9m/s20.2m/s

     【气候特征】  嘉陵区的气候冬季温暖但降水少,春季开始早但回暖不稳定。夏季长且降水集中,持续高温常常发生伏旱。秋季短促且水量较多,气温下降急,并多绵绵细雨。全区多阴天、湿度大,日照和太阳辐射量少。

       冬暖降水少,春早但回暖不稳定在四川盆地的北面,横亘着海拔2000米左右的秦岭、大巴山,对北方冷空气的侵入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冷空气即使侵入盆地,也由于翻山越岭而下降,有增温作用,使冷空气变性,减少了寒冷的程度。嘉陵区的低空,冬季主要是蒙古高压所控制,3000米高空为西风南支急流,这支急流秉性温暖,对区域的冬暖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嘉陵区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暖和。1月份的平均气温,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不到4℃,而嘉陵区的1月均温为6.5℃。每年3月份,北方冷空气的势力渐弱,区内各地气温迅速回升,多数乡镇的气温都在1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寒气尚未消尽之时,嘉陵区各地却已大地回春,油菜花黄,桃花盛开,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季早到1个月。

       冬季受干燥寒冷的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降水量仅占全年的4.0%5.0%,为嘉陵区降水最少的季节。

       初春时节,冷暖空气交替出现,天气多变化。当北方冷空气强盛时,嘉陵区各地会受到频繁南下的冷空气的影响。回春虽早,但天气不稳定,容易发生倒春寒。到了4月中旬,气温已在15℃以上,寒潮仍有可能入侵,引起较大幅度的降温过程。根据多年观察,每年春季出现寒潮的比例最大,尤以4月份为多。春季的寒潮持续2天至3天时间,一般降温幅度8℃至12℃,使日均温降至5℃至6℃。1996215日至18日、37日至10日、415日至21日,区内出现三次大的寒潮降温天气过程,直接影响了小春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造成大春育苗烂种、死苗,移栽普遍推迟。1998319日至20日,区内各地遭强寒潮袭击,日平均气温从16℃以上降到不足5℃,过程降温达到12℃以上,为历史上少见的强寒潮天气过程。小麦的抽穗扬花、玉米苗、秧苗、蔬菜等生长造成严重影响。2000年,全区发生了4次寒潮天气过程,分别出现于2月中旬末、3月中旬末、4月下旬和10月中旬初,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

       每年从4月份开始,嘉陵区降雨量就会急剧增加,但由于春季气温的迅速升高,各地蒸发量大增,水热失去平衡,有些年份仍会发生春旱。如1998年全区从31日起连续40天降雨稀少,出现春旱。旱期的降雨量比同期偏少60%以上。自412日起,又连续20天基本无雨,气温一直持续在20℃以上,土垠蒸发快,作物蒸腾作用强,土垠的商情急剧恶化,严重影响小麦灌浆结实与玉米蔬菜等作物的移栽成活,并进一步加剧了人畜饮水困难。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影响了空气的流动,因此全年空气都较湿润,云多雾重。到了晚上,云层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云层上冷下暖,大气层结不稳定,容易发生对流,使温暖的空气上升而凝结致雨。特别是春季,地面增温快,造成云层上冷下暖之势更为明显,容易形成夜雨。春季嘉陵区的夜雨率在60%以上。

       夏季长降水集中,持续高温常有伏旱嘉陵区的夏季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得早,结束得迟,可长达4个多月。来自海洋饱含水汽的气流抵达后,夏季成为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夏季降水虽多,但降水的变率很大。高温连晴的天气,蒸发旺盛,频繁发生干旱。199667月间,出现了30天左右的夏旱。接着在89月间又发生了20多天的伏旱。随着干旱的发生,连续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达16天。夏旱对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生长构成威胁。夏季后期的伏旱高温,使迟栽水稻一半不能正常抽穗、灌浆结实受阻。迟栽红薯萎焉,甚至停止生长。同时,严重影响秋菜种植,使一些乡镇人畜饮水困难。

       嘉陵区夏季的干旱情况,各年差异很大。1990年发生夏旱,以后是伏旱。8月份日最高气温≥35℃的时间持续近半个月,接着是伏旱连秋旱。1999年夏旱,对旱地作物有较大影响。7月下旬至8月发生的伏旱,使棉花、红薯和蔬菜等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2001年出现的夏旱,并逐步成为夏、伏连旱,为历史同期最重的。

       秋季短降水量较多,气温急降且多绵雨全区各乡镇一般从9月中旬进入秋季,11月下旬结束,长约65天至75天。每年立秋后,蒙古高压日渐增强,北方冷空气对南方的影响越来越大,秋季降温的幅度加大。多年旬间的平均降温可达3.2℃,深秋时颇有一夜便成之感。

       嘉陵区的秋季常常数日不晴,阴云密布,细雨绵绵不断。与长江中下游秋高气爽、干燥少雨的天气形成鲜明的对比。秋季是降水较多的季节,其降水量仅次于夏季。

       阴天多湿度大,日照和太阳辐射量少嘉陵区的降水日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区内各地的年均相对湿度介于75%79%之间。空气比较湿润。年均相对湿度以秋季最大,冬季次之,春、夏两季相近。

       由于盆地的地形闭塞,气流不畅,所以云量多,湿度也较大。嘉陵区各地全年的阴天日数都在200天以上。每年冬季的阴天最多,天气阴霾昏暗,小雨时断时续。即使雨停了,灰蒙蒙的云层仍然挡住阳光,难得出现云开日出的晴朗天气。冬季多雾日,使日照更少。嘉陵区的日照和太阳辐射量都是全国最少的地区之一。

     【气象灾害】嘉陵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低温和冰雹等。

       旱灾嘉陵区各乡镇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是干旱。

       历史上嘉陵区各乡镇频繁发生旱灾,有的年份还相当严重。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区内各地旱灾明显加剧,或春旱,或夏旱,或伏旱。有的年份春旱连夏旱,或者夏旱连伏旱,甚至自春到秋不下一场透雨。20004月中旬至5月底,嘉陵区境内各地降水量之少,为有气象记录以来之最。2001年,冬干、春旱、夏旱与伏旱都相继发生。2017年进入7月后降水量持续偏少,77日开始出现了伏旱天气过程。近几十年来,嘉陵区各地的干旱明显增多。十年九旱,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20185月至6月出现了一般夏旱,86日至31日持续26天累计降水量小于35.0mm,达到伏旱标准。

       暴雨嘉陵区多年的平均暴雨次数在3天左右。暴雨一般发生在6月至9月,具有突发性,其危害具有灾难性。

       1995年,各类干旱频繁发生,暴雨日数也比往年少。暴雨时间虽短,但雨势很猛并伴有大风,造成冲垮农渠、田坎、鱼池及淹没农作物等灾害。1998年的一次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达223毫米。造成房屋倒塌,并使公路路基、桥涵、广播通信与供电线路、塘堰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822日,由于嘉陵江上游普降暴雨、大暴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嘉陵江水位超过警戒水位3.44米,区内沿江城镇、农田、民房等遭水淹,损失严重。2001年,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大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等灾害。200244日,太和乡、宴家乡、龙泉乡等10个乡镇遭受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达5000万元。23日凌晨3时至6时,新庙乡遭受特大暴风雨、冰雹灾害袭击,风力达10级,雨量达100毫米,冰雹直径达1厘米~10厘米。68日,全区遭受特大洪灾,安平、巨石等乡镇降雨量达266毫米,受灾人口达53.4万,直接经济损失3.67亿元。87日,安平镇再次降暴雨,2小时降雨量达277毫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在个别年份,11月中旬也出现洪涝。19941112日至14日,全区各地降大暴雨,造成洪灾。

       201753日,出现暴雨天气,降水量为51.5mm76日,出现大暴雨天气,降水量为219.3mm

       2018年暴雨以上降雨次数2次。45日,出现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为78.1mm42325日,出现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为134.0mm

       低温嘉陵区冬季温暖,出现≤0℃的机率不多,但低温影响相当大。1995年冬春季(1月至4月),区内各地气温较常年偏低,日照时数持续偏少,导致小春病虫害加重,有蚜面积增加了3倍多,各乡镇还不同程度的发生了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并影响了水稻秧苗的生长。9月中旬后气温陡降,出现10天至11天的低温绵阴雨,对棉花的收晒,再生稻、秋菜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1996年,冬春季的异常低温阴雨天气,各月平均气温连续偏低,日照时数也持续偏少。如此长时间的严重低温寡照,是嘉陵区有气象记录以来不曾见过的。还有三次寒潮降温天气过程:215日至18日,三日内平均气温下降6.7℃至10.9℃,并伴随出现5天至7天的降雪天气,日平均气温持续8天至10天在5℃以下。37日至10日,日平均气温骤降至1.4℃至5.0℃,降温幅度达15℃至16℃,且伴随着寒潮出现了大风,还降了约10分钟的冰雹。418日至21日,又发生了第三次寒潮降温,降温幅度9.1℃至9.7℃。冬春季长时期的严重低温阴雨及寒潮、大风、冰雹等,直接影响到小春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并使大春育苗烂种、死苗严重,移栽也普遍推迟。201721922日出现寒潮天气,过程降温(72小时)6.6℃。

       高温  2018年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日数)33天,最高温度38.7℃。高温日数超过常年平均,其中日最高气温达到38℃的日数有4天。

       冰雹嘉陵区境内出现冰雹的时间一般在4月至8月。因为冷暖空气都较为活跃,空气层结不稳定,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冬天,空气层结比较稳定,上下空气层温度差别小,空气中的垂直运动不旺盛,所以冬季区域内极少有冰雹。199411月中旬,部分地方还遭冰雹袭击。

       1995316日,出现了一次大风、冰雹天气,风速达8级至9级。1996年春季,降了约10分钟的冰雹,雹如豌豆大小。1997年的大风、冰雹,造成的危害很大。2000811日,里坝、积善两乡镇遭伴有冰雹的大风袭击,冰雹的最大直径达2厘米。大风冰雹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244日到5日,出现的雷雨、大风、冰雹天气,有7级大风,大的冰雹直径达2厘米。造成多起事故,使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微电子系统、电器设备损坏,通信、供电中断,损失较大。(由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地方志办公室提供)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