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色

时间:2024-03-13 13:05 分享: 字号:

嘉陵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唐尧、虞舜之前,嘉陵即为有果氏之国,自春秋战国以来,皆为都、州、府、道、署的治所,自汉朝设安汉县开始,已有2200多年。嘉陵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址众多,民间文化艺术独具特色。文化要素主要包括以嘉陵江、凤桠山等依山傍水为典型自然环境特征的山水文化;以南充西区革命游击队等为典型特征的红色文化;以七宝寺书院群、田坝会馆、羊龙庙等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以丝绸文化主题公园为典型特征的丝绸文化、以凤垭山天乐谷景区为典型代表的孝道文化等。西晋时陈寿读书、归隐和编撰《三国志》的万卷楼闻名海外,佛教圣地七宝古刹历史悠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田坝会馆至今保存完好。       

嘉陵区的民间文艺主要有曲艺、音乐、舞蹈等,别具特色。李渡镇的高跷狮舞、金宝车幺妹、嘉陵蛴蟆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体现了嘉陵人民勤劳、勇敢的品德和聪明、超脱的智慧。李渡镇文化专职干部林泉贵从小爱好文艺,善于曲艺,创作和演唱的《四川方言》、《改陋习树新风》、《社会保险真是好》、《公路通村面貌变》等30个节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龙蟠镇蒋炳奎的金钱板,板风流畅、唱腔纯正、吐词清楚,刻画人物生动细腻。他表演的《耍哥》、《川北凉粉》、《女老板时瑞芬》等人物表演让观众记忆犹新。相声三句半主要集中在部队、学校,在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八一建军节活动中表演。音乐以民歌较为盛行。劳动人民在打夯筑坝、开山取石中,用自编劳动号子,一人领唱众人和,以统一动作协调力量较为普遍。民间喜爱的乐器有京胡、二胡、琵琶、扬琴、笛、箫、筝、唢呐、大小提琴、小号、圆号、中号、长号、萨克斯、钢琴、电子乐器、打击乐器等。吹奏乐在嘉陵最流行,农村婚庆以秧歌锣鼓和唢呐吹奏为主,丧葬祭祀中以川剧锣鼓为主。城市迎亲以电子乐器和管弦乐器为主。吹奏曲调和内容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民间舞蹈有莲霄、车灯、旱船、秧歌舞、腰鼓舞、彩绸舞、扇舞、龙舞、狮舞。近年流行跳健身舞。其中龙舞、狮舞多在春节、元宵或其他重大活动中举行,高跷狮舞是嘉陵区独特传统舞,主要分布在李渡、新场等乡镇。在区城,由嘉陵区文化馆组织的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健身舞、交谊舞、扇舞、剑舞等10多种舞蹈深受群众喜爱,嘉陵区广场是城区最大的舞蹈活动场地,每天早晚,参加各种舞蹈的人数达3千多人。

文艺创作主要有美术、书法、文学作品等。李渡镇教师剪纸艺术家彭华明、农民画家侯勤辉、新场乡熊华君均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其作品部分入选国家、省、市大展,被收藏。有国家、省、市级软笔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9唐明旭、曹继强等人的软笔和硬笔书法颇有名气。文学创作以散文、诗歌较多,有国家、省、市作协会员20多人 。黎杰在《散文诗》、《星星诗刊》、《红豆》、《草地》、《晚霞》、《教育导报》、《南充日报》等20多家报刊发表20多万字的作品,出版有《给爱一点空间》等5部个人文学专辑。刘尧炜在高中时善于创作诗歌、散文,在10余家报刊发表20多万字,参加工作后,出版有诗集《回归的足音》等。姚明明在《中国文化报》、《中国文学报》、《中国工商报》、《市场与消费》、《四川政协报》等20家报刊发表近20万字,出版了《旅程》等诗文集3部。由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地方志办公室提供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